《鳥翼》為半永久的場域特定(Site-specific)裝置藝術,探討現有素材及原生地景,演示出「後人類世」建築的樣態。本作不僅作為當地鳥類的大型休憩處,也吸引其他物種一同進駐到這個裝置空間——人類亦包含其中。此空間與供人類使用的結構類似,並針對成龍溼地的環境條件設計及打造,意圖以最小的佔地面積,為當地鳥類提供充分的棲息場域,同時創造出可栽種植物且兼具教育功能的空間。
《鳥翼》可隨著時間成長與演進。垂直、水平、六角型對角的支架組合形成幹練而穩固的結構,迎風面積經過最小化,因此能夠承受強風。作品設計主要採用在地自然媒材,結合栽種於裝置中央「園藝區」的原生植被,令植物得倚著垂直結構生長,再綴以太陽能LED照明,讓建物於晚間也能發光。裝置中央的「園藝區」選用當地野生植物,發揮其「植物修復」(Phytoremediative)能力,可承受並減緩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影響,也為鳥類提供覓食和築巢的資源。裝置中各元素結合一處,構築出一處微生態系。隨著更多鳥類進入這個裝置空間,中央園藝區的植被也會漸漸演進,融入能供給飛禽食用的當地植物,吸引更多種鳥類前來棲息。本裝置作為當地植被與鳥種休憩空間的濃縮,同時提供了教育機會,讓觀者得以經由日常觀察或是更深入的探究,來進一步認識區域內的禽鳥類。 《鳥翼》的理論或實際構築方式,均可作為藝術研究的參考模式,讓我們探索自然空間與人為介入共存的可能性,創造出兩者共棲共生的關係。作品之所以聚焦於鳥類,係因鳥類的存在象徵著周遭環境尚保持在健康的狀態,也因為牠們經常是生態圈中害蟲的掠食者,有助於植物繁衍,並豐富人類生存的環境。此裝置藝術作為一場實驗,探討人類在專為其他物種的利益打造建築空間時,能夠如何讓自身獲得同等回饋,也提供了人類與其他物種其實能夠互利共生的示例。 |